2006年10月16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家人”害惨百家人
新昌告破一起特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通讯员 王樟林 吕雪妃 本报记者 曹志男

  “一家人”超市,这家成立于2003年在新昌县曾经先后拥有6家连锁店的本土超市突然歇业关门,超市老板也杳无踪迹。“一家人”的关门害苦了当地的上百户人家。因为,超市倒闭前,不仅拖欠员工工资及500多万元的货款,而且还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了1000多万元的公众存款。
  9月30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超市负责人杨某及其女儿杨某某被新昌县公安局依法逮捕,另一犯罪嫌疑人在逃。由此,一场隐藏在超市“辉煌”背后的骗局被公安机关揭开了面纱。

  本土超市歇业  百人合围超市
  8月26日下午,位于新昌县城关镇闹市区最大的本土超市“一家人”超市的四家连锁店被数百名群众围住,人群中有超市员工,有供货商,也有普通市民。他们有的在抢超市里的货物,有的在门前哭喊吵闹,有的甚至将超市的电子秤、推车等也搬了出来,场面十分混乱。
  “难道大白天发生了重大抢劫案件?”新昌警方在接到群众报警电话后,迅速组织力量,很快平息了事发现场的混乱局面。然而,围在超市门前的人群还是久久不肯散去。
  原来,“一家人”超市在不久前突然歇业关门,而超市员工却已连续两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另外,“一家人”超市还拖欠了供货商530多万元的货款。“现在超市突然关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重新开业,我们都很担心啊!”新昌一家酒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梁先生担忧地说道,因为“一家人”超市欠了他9万余元的货款。
  民警将围在超市门前的供货商和员工一一劝离了,然而却有几位市民站在超市门前怎么也不肯走。原来,他们还有几万元钱“存”在超市的负责人手里,他们之所以会到这里“存”钱是因为超市负责人许诺了高额利息。

  非法吸储露出冰山一角
  “除了拖欠工资和货款之外,难道超市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了解到这一信息之后,新昌县公安局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同时,新昌县工商、劳动、信访等部门也成立了一支联合调查组,汇同银行部门,对超市的资金流向进行彻底清查。
  调查中办案民警了解到,“一家人”超市由于近期经营不善,亏损较大,所以出现了拖欠货款等现象,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担心“一家人”商贸有限公司偿还不了债务而“拿物抵债”。与此同时,超市负责人杨某还从民间“借”了一笔巨款。
  记者了解到,超市负责人杨某从民间“借”到的钱,所支付的利息是银行利息的数倍,月利率为1%、1.2%、1.5%及2%不等,由于受高利息的诱惑,再加上“一家人”超市在当地表面上非常“红火”,于是,不少市民把家里多年的积蓄都借给了杨某,少的几千元,多的有数十万元。
  为彻底掌握“一家人”超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目,新昌县12个公安派出所对该超市在民间的“借”款情况进行了逐一登记。调查中,办案人员发现,共有100多名群众在“一家人”超市“存”了1000万元,直至超市突然关门歇业,绝大部分存款仍未归还。

  危机从超市扩张中开始
  一个曾经红红火火的本土连锁超市,为何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家人”超市在2003年成立之后,以所售物品物美价廉在当地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并迅速在新昌县超市行业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作为一家本土超市,更是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
  随着超市经营状况的不断好转,“一家人”超市开始用开连锁店经营的方式扩大规模。然而,盲目地扩大规模却使超市发生了亏损,同时,还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于是,超市老板杨某及其女儿杨某某想到了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度过难关。
  “月利率可达到2%,可随时归还本金……”在高额利息及优惠条件的吸引下,许多当地百姓纷纷将钱投进了“一家人”超市。
  今年年初以来,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一家人”超市终于无法支撑下去了,前不久,这个表面繁华内部却早已摇摇欲堕的连锁超市悄悄地歇业了。

  “一家人”害惨了百户人家
  “一家人”超市关门歇业之后,那些“存”钱进超市希望借鸡下蛋的老百姓心中焦急如焚。记者了解到,在新昌县羽林街道泉清村,全村410户人家就有大约50户人家将钱“存”进了超市,总金额达到了200万元左右。而如今,曾经诱人的高利息肯定是没了,就连本金能否拿回都成了未知数。
  78岁的老石得知“一家人”超市的真面目之后,既后悔又无奈,他告诉记者,本以为找到一条生财之道的他前后在“一家人”超市共存了12.4万元,希望靠这点积蓄,与70多岁的老伴及一个50多岁、智力不正常的儿子维持余生。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村民丁某一家也将多年打工积蓄的10万余元投了进去,现在这笔钱的着落成了大问题。
  为此,新昌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所以能得逞,除了诈骗者的狡猾奸诈之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被眼前的利益所驱动,见利忘“险”。